需求的頻率也是可以創造的

為什麼都沒有人來我店購買?因為你不知道怎麼創造他們需求

需求的頻率也是可以創造的
發表於 December 03, 2021  |  行銷分析  |  Jerry Wang
需求的頻率也是可以創造的

你一周去過多少次便利商店?你一天滑過多少次 FB?你多常使用 Google 大神來找尋你的答案?

當你細數生活中周遭的商店或產品時,才發現原來我們無形當中這麼依賴它們了,現在讓我們來深入了解這些營運背後的商業邏輯。


連外國人都讚嘆的台灣便利商店

我們常常在 Youtube 看到外國人分享台灣,而最常分享就是台灣的便利商店,其大多原因是便利商店可以喝現煮咖啡,可以繳費,可以取貨,連過年年貨都可以便利商店買。那我們想想台灣便利商店為何要做到如此呢?甚至買更大的店面,為了擴增休息區呢?因為這一切都是為了增加你對便利商店的使用頻率,停留時間越來越長,而流量就產生了,習慣和依賴也產生,原本沒有習慣進便利商店的你,因為今天的停車費,為了方便也只好去巷口的便利商店。

創造高頻率的服務,藉此帶起低頻率產品的整體銷售,然後藉由低頻率產品賺取利潤。


還有誰使用這樣的策略?

  1. 1. Google
    搜尋引擎的確是 Google 的起家,但是你以為只光靠搜尋功能就讓你對它依賴嗎?請問你的信箱是用 Gmail的嗎?你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會先用 Google Map?
    Google 一開始提供超大容量的信箱,是很多人從 Yahoo 信箱跳槽的原因,Yahoo動不動就跟你說信箱要爆了,誰能忍受三不五時要備份信件或刪信件;Google Map 則是隨著網路的普及,人們需要對未知地區的資訊,而開發出來。Google 大量開發高頻需求商品增加用戶黏著度。
  1. 2. 蝦皮
    每個月蝦皮都提供兩張免運費給你,這補貼可不是亂撒,還有每幾個小時都有特賣,這就是吸引消費者高頻率打開蝦皮APP 策略。另外最近大家有沒有發現蝦皮拓展實體店到店商店,除了物流上的考量外,學的就是便利商店的策略,利用原本消費者高頻的取貨服務,藉此銷售低頻商品,另外蝦皮更可以透過線上的數據搭配,推估什麼商品可以在線下創造營收。

上述例子是我們知道的大公司,但是這樣的操作模式小至個人創作者也會使用,例如說創作者更新文章或是影片是一周一次,但是為了維持與粉絲的互動會在 FB 粉絲團或 IG 天天發布貼文還互動或引起共鳴,確保你能時常連於這位創作者,這也是一種高頻率銜接低頻率的另類操作;電商除了本身行銷活動或下廣告外,為什麼還需要做內容行銷呢?因為購買是低頻的行為,但是觀看內容是高頻率,藉由高頻率曝光內容讓消費者接觸,讓消費者產生印象,就等待消費者有需求要購買的那個時候。


誤陷入高頻率需求迷失

  1. 1. 創造多功能、多商品就能帶來高頻率需求嗎?
    其實這是未必的,必須挖掘用戶背後可能的高頻率使用的可能,十個低頻率的商品或功能如果沒有人使用,就也只是浪費內部資源,而且千萬不要高估你的用戶自然而然會在你身上投入注意力,高頻率的需求也是需求不斷行銷提醒用戶。
  1. 2. 高頻率一定好嗎?
    高頻率只是其中一項策略,其實還有很多需要考量,例如服務核心,產品定位與方向,使用場景等等。

 

參考:
https://www.bnext.com.tw/article/50917/7-11-7-eleven--familymart-fresh-food
https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business/blog/3007681

更多文章
指導:如何規劃數位產品之購買者旅程的內容
2019-04-30

無論是傳播意識、分享資訊或教育讀者方面,內容絕對是王道,因此,當你撰寫文案時,請牢記以下四個關鍵技巧。

12種利用經營部落格來賺錢跟提升知名度的方法
2019-04-18

在茫茫人海中,如何為你的部落格創造更多收入? 如何為部落格創造最大的價值?

與網紅合作時如何實現最佳投資報酬率
2019-06-05

還在花大筆預算找知名網紅?怎麼選擇正確的「微網紅」將為企業帶來更實質的投報率?

創作者與編輯
Affiliates.One 聯盟網Affiliates.One 聯盟網
Anthony WuAnthony Wu
Kent WuKent Wu
Katy TuKaty Tu
Jane WangJane Wang
Shirley SweeShirley Swee
Murphy SunMurphy Sun
Leona NgLeona Ng